玉具剑的鉴赏基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剑柄、剑鞘上常镶嵌玉饰,这样的剑叫玉具剑,玉饰成为玉剑饰。玉具剑由剑首、剑格、剑璏、剑珌四个玉饰物组成。 通常,剑首也叫玉镡,春秋晚期的时候出现实物。战国时期的剑首形状圆且薄,外缘饰有弦纹、卧蚕纹、云纹等纹饰,中间雕刻涡纹。汉代的剑首比战国时期的薄,正面凹塌,直径略大于背面,从而形成斜坡状;背面有一个圆槽,槽内有两三个斜穿孔;剑首素面无纹。 剑格的数量最少,也叫护手,是剑柄与剑身之间镶嵌的玉质饰物,正面形似长方形,从两端至中间逐渐凸起形成脊,侧面是菱形断面,剑格上的穿孔有菱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有的剑格没有任何琢饰,有的在两面饰有几何纹、兽面纹、卷云纹等。 剑璏的数量最多,尤其是汉代的传世数量很多,也叫文带,镶嵌在剑鞘中央上可供穿带配系之用。正面看璏为长方形,底下有一方框,以便革带穿过,将剑固定在腰带上。汉代时璏的体积要比战国时大,穿孔高于战国时代,而且孔的上壁比下壁为厚。剑璏制作精细,磨制光滑,表面雕琢螭虎纹、兽面纹、云纹等。 剑珌镶嵌在剑鞘尾端,战国时期的剑珌形状直、圆、厚,早期时都是素面无纹,晚期的剑珌雕刻有兽面纹、卷云纹。到了汉代,剑珌的形状发展为不规则的长方形或梯形,运用浮雕或透雕的手法雕刻纹饰,主要是螭虎纹,整体制作精良,技法纯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