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錢通 于 2015-10-2 11:07 编辑
發行於民國十一年(1922)十一月,面值有壹圓、伍圓、拾圓三種。此券已於中華民國十年印就,由四川省長兼川軍總司令劉成勳、四川討賊軍總指揮賴心輝、四川討賊軍總司令熊克武組織聯合撥出,加蓋他們的私章,由重慶官銀號發行。
先發行壹元券及拾元券二種,共發行260餘萬元,並在券背加蓋“此券准於十三年三月在重慶官銀號每月抽籤一次,兌洋貳拾萬元” ,也就是兩年後抽籤才能兌付現銀。當時重慶官銀號既沒有現銀基金和準備金,只不過是負責發行鈔票而已。
此券尚未到抽籤時期,重慶官銀號因負債過多無力償還就已停業,這種四川兌換券僅發行一個月,已無處兌現便成廢紙。
在鑑定鈔票時,同樣的紙幣而二張有著明顯的不同。很多人會將其歸咎於不同版別或前後期所致,以對相同紙幣有不同特徵的辯解,對此有不同見解各說各話,實在無法理性探討,也無多說的必要。
鑑定是要合乎印製過程的特徵,不是表面圖案相同就是真的,現在要印相同圖案的印刷品是很容易的,所以鑑定紙幣要符合當時印刷的特徵,更要講求證據。
因此,以僅發行一個月的四川兌換券來比對,僅發行一個月又相差只一千多號,應該不會有版別或前後期的問題,證據會說話各位自行比對吧!
原文刊於 中國紙幣鑑定學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98764933641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