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论坛_首席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首席专场竞买 | 2025秋拍最新动态日程 | 8月:18日 MA | 9月:18-21日 SA | 23日 SPINK | 24-25日 CNG | 10月:1-2日 MDC | 8-9日 SPINK | 10-12日 第13届HKCS展 | 13日起 SBP

首席甄选店铺 首席收藏官方店铺 | 茉莉钱庄 | 权芳斋 | 德藏世界币章 | 广银阁-现代金银币 | 姑苏银庄-机制币 | 东丰阁-纸钞/现代币章 | 小同行银楼-银器/杂项

精选藏品列表 成都小江 | 天生銀家 | 小陈弟弟-机制币 | 泉是漏 | 浩川收藏-机制币 | 蜀藏阁-机制币 | 一思阁 | 小精品银元铺子 | 泉博文物商店 | 然哥

查看: 501|回复: 9

北洋一两, 金币铜样

[复制链接]

37

主题

361

帖子

2615

积分

进士

Rank: 6Rank: 6

积分
2615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宣传达人

发表于 2025-7-6 23:53: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uychina 于 2025-7-7 00:00 编辑

2013年购自Frank Robinson, Frank Robinson 2011香港拍卖大获成功,这枚也许当时不被认可,所以就便宜卖给了我!

从包装袋可以看到,这枚是Dan Ching 旧藏,他去世后他的藏品1991被Scott Semans 卖出。Frank Robinson 应该是在拍卖会上拍得。

据记载,这枚币是Dan Ching 在1982年在Money 公司的拍卖会拍得,当时价格是$525美元,不便宜啊!

此币多次送评PCGS不入盒,后来最后一次加上包装袋,另外已经有同类的样币入盒并在SBP拍卖成功, 最后成功入盒,真的不容易啊!
IMG_4935.png
b1.jpg
b2.jpg
b3.jpg
b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41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2281

推广达人宣传达人

QQ
发表于 2025-7-7 00: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类铜样目前所见有十两、一两、一钱、一分四种面值,材质、重量及边齿各异,其产生背景至今仍为未解之谜。一说配合金本位制而造的新设计,但形制、设计与当时传统风格不一,也有收藏同好认为此系列是北洋机器局厂内的内部代用币。

Scott Semans似乎买下了Dan Ching大部分铜币收藏,也在他的网站上售卖了很多年。
藏无天长地久 珍惜曾经拥有 | 茉莉钱庄 | 权芳斋 - 藏品展示及交流

Cell/Wechat: 139-1102-2008 不闲聊不鉴定不估价,如有咨询敬请发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1830

帖子

1万

积分

入阁

Rank: 8Rank: 8

积分
10367
发表于 2025-7-7 21: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规制上看,明显没有年号,应该属于类似英国皇家造币厂用的砝码币(属代用币范畴),以前007网上拍出一两的很便宜拍了2,3千,错过拍卖时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2

帖子

560

积分

举人

Rank: 4

积分
560
发表于 2025-7-8 12: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家旧藏,传承有序。入盒过程曲折,迎来美好结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953

帖子

2869

积分

贵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869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突出贡献论坛元老论坛贵宾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纯闲聊
.

此类品种铜样争议很大,除了亚高兄说的形制不符当时传统设计风格外,还有其他问题
北洋机器局 中“库”字 背 双龙戏珠系列.jpg
.
钱币书上能查找到,最早描述此类一两币,是191911月,意大利外交官朱塞佩·罗斯博士(Dr.Giuseppe Ros)在《北华捷报》上撰文「探讨中国两银币」时所披露,后来耿爱德(EdwardKann)的《中国币图说汇考》引用罗斯博士当时的研究。
.
罗斯博士在《北华捷报》上撰文探讨中国两银币时,似乎并未完全理解这硬币的意义,他写道;「已知有铸铜样币,我见过3枚铜币(他本人当时有3),直径较小,约与二十文大小相似,正面中央刻有“库”字,周围刻有“北洋机器局”,背面中间刻有“一两”,周围环绕着两条龙。」
.
当时的罗斯博士和后来的耿爱德,显然都没有怀疑,清代中国人对「龙图」形象的问题,他们以为这些是金币铜样,它的存在是为了展示目的而用铜或黄铜铸造的试验品,并将之未被铸造的原因归咎于18991901年之间的义和团运动,因为义和团的扰乱,使得清政府停止铸造或发行该币。
.
清末“银、两之争(银两制、银圆制)”主要发生在19021910年期间(光绪二十八年宣统二年),核心焦点是货币单位采用“两”还是“圆”的争议。清末首铸机制“一两”银样有;1903(光绪二十九年)的「户部光绪元宝库平一两」与「奉天癸卯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以及隔1904(光绪十年)的「湖北双龙库平一两」。
.
而“金、银本位之争(金本位、银本位)”则是在19061910(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年宣统二年),争议核心焦点是货币主币材质是采用“金”或“银”。晚清政府在19061907年试铸了大清丙午及丁未金样。1910(宣统二年)颁布《币制则例》,才正式采用银本位,以七钱二分为货币主币材质与单位。那么定位在1900(光绪二十六年)制作的此币,显然和清末“银、两与金、银之争”时间不符。
.
至于北洋机器局"厂内代用币"可能性低!理由;代用币的出现是有目的性的需求,一个官方造钱的地方,怎么会需要用到代用币?若说出入证章还比较可能,但该币有边齿、且上印有币值就解释不通了主要还是「龙」的形态几近滑稽,要知道清代对「龙」图腾的讲究是极为严谨,至少当时清政府的造币局厂,是不可能会接受这样滑稽的"龙图腾"被用来造币,就更别说会被设计出来,所以我认为出自清政府官局的可能性,就可以先排除。如前言,与当代传统设计风格极为不符
.
假设说它到代的话(清末1900年前后),比较可能是与当时清政府有接洽,外国造币厂(或洋商)的广告试铸币,但这点尚待能找出当时国外造币厂或洋商的铸造资料来证明不然就只能往清末民初、当时民间忆造品看。
.
我个人偏向认为是后者只是我是业余、看法纯属个人认为,不代表事实就是如此。既然林国明《金银币目录》(L&M)其它国内出版的钱币图录(CCC)收录,代表有其认证与保证,所以我会尊重其存世的事实与价值

跟着乡民进来看热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361

帖子

2615

积分

进士

Rank: 6Rank: 6

积分
2615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宣传达人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6: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路人甲兄的分享。 PCGS认可,肯定也作过研究,本币的历史地位应该得到认可。从兄提供的资料,加上本人的研究, 我更倾向于本币应该是金币铜样, 只是设计没有得到官方认可并没有使用。 在西方,流通金币从古希腊时代就有了。 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 流通金币就很流行。 在美国就有面值为1元,2.5元, 5元,10元,20元的流通金币。 在铜币,银币,及金币同时发行的时代,根据金属本身的价值就有不同的面值。铜币就是低面值,如 一分,甚至半分。 在几种金属多面值的币种之间, 价值应该是锚定在银币的一元上面。 所以1元金币只是很小一点点。 我估计在发行当时,不管是金本位还是银本位,二者应该是等值。 所以20元金币就大得多。 在国内,真正的流通金币只有在云南为时发行的唐头5元及10元金币, 这两种金币发行时间不长,使用也很局限。 在晚清, 西方在国内的影响应该很大。所以也就有了元两之争。 发行金币也肯定会提起。 现在被认可的一批金币样币, 币面值是一两,这里应该是金币本身的重量, 与银币一兩在价值上没有关联。 北洋机器局是国内最早的机制币生产商。 当时准备生产金币也不奇怪。 在生产前,打制一个设计铜样,应该是理所当然。 用同样大小打制的金币,其价值应该与银币一两等值。 十两体积和重量会大一些。 从这个角度, 把本币看成金币铜样是有道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361

帖子

2615

积分

进士

Rank: 6Rank: 6

积分
2615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宣传达人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6: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铜样出现量很少, 被pcgs认证的就几枚,如果是民间戏作币, 出现的量会更大一些。 再说戏作币多数都是银币,为了赚钱。而以铜币一兩为面值戏作。只能是自娱自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361

帖子

2615

积分

进士

Rank: 6Rank: 6

积分
2615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宣传达人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7: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清末西方经历工业革命,机噐制造铸币已经很发达了。 十九世纪初期的制币已经很精美。 如英系的gothic crown, 1840年造,已经是精美无比了。 如何国外厂商要推销铸币设备。生产的样品应该是很精美,如上海一两银币,就很精美。 而这枚币就很后现代,朴实无华,应该是厂内自己设计师的作品。 清末兵荒马乱,设计师水平有限, 能拿出这样的成绩,已经不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361

帖子

2615

积分

进士

Rank: 6Rank: 6

积分
2615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宣传达人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7: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一兩面值作为厂内代用币也不可能。 这么小小的一颗,能代表一两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953

帖子

2869

积分

贵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869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突出贡献论坛元老论坛贵宾

发表于 昨天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人甲 于 2025-7-19 08:48 编辑

能懂你意思,在回复前也曾思考过种种可能性。因为没有更多可靠资料可参考,所以只能把重点放在币的设计风格上面。
.
PCGS认证是参考自那几本权威钱币书,所以才会有不同"编号"(KL-Pn3CCC-298)的标注。这些权威钱币书的资料源头,就是来自这位意大利外交官朱塞佩·罗斯博士在1919《北华捷报》中国两银币探讨对其的介绍。
.
罗斯是在1910年才来到中国,在中国待了长达38年直到去逝(1910-1948),并对中国近代机制币的收藏研究有很大的供献,只能说明他是在1910-1919年之间发现、并收集有这"一两"品种。他的《中国两银币探讨》只是对此币外观的形容。没被批量试制的原因归咎于义和团……,好像是后来的耿爱德·坎恩(EdwardKann)些都只是看法、或者说是猜测,他们并没有对出处或制作背景做出定论。这也是后来币藏圈会对此品种是否真的是出自清代北洋机器局,有诸多怀疑与不同看法。既然没有可制作背景或出处,就只能从设计风格去研究
.
其实可以参考同时期设计相近的其它币品。中规中矩的「湖北大清库平一两VS双龙壹两OneTael就不说了,来看1905-1907年清代北洋直隶「铸造银钱总局」、1870年改名天津机器局,也是后来的度支部造币总厂,在光绪3033(1904-07)制作的「光绪元宝 双龙抢珠VS北洋零用一文」铜辅币
北洋直隶零用一文.jpg
.
明清时期,「龙」已经演化成是代表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我认为用在铸币上应该是不能、也不可能会乱搞。对比两者「龙」的设计虽很相似,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所展现的风格很不一样,字体南辕北辙就更不用说了。清代机制币中「龙」的身体都是凹凸有致,眼睛都是实眼(凸眼,或凸眼凹瞳),此"金币铜样"做成通体平面阳刻,加上空洞的眼睛,这就很出格,就更别说那个欲咬龙珠的嘴巴实在滑稽!所以极不可能会是官(制)铸品。再者也没有证据能解释该品种币的「两(钱、分)」是"金本位",要知道清代在机制造币之前,所使用的金、银锭大钱,也是用重量在做计(值)价单位,"两"以下的铜铸钱才是用计数。
.
清末制改革很混乱,它牵涉到"实质"与"实值"货币的「"金、银、铜"材质价值」,与"金本位"的「"两、钱、分、厘、毫,计重单位」,与"银本位"的「圆(元)、钱、分、厘(文),计数单位」,彼此之间计重、计数价值与单位的换算以及兑换,很复杂,实在无法言简意赅!
.
民国民间忆造或是造币厂厂内戏制,不一定就量多,多的都是后来的仿品。也就是铸量少,不然怎么高价卖给那些来华、驻华洋人!……很多书上对于民国老辈钱币专家忆造品,多是这样解释。
.
许多民国忆造币也都能入盒,既然能评级入盒,代表公认的第三方机构给予认证与保证,所以尊重其存世事实与收藏价值!

跟着乡民进来看热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首席收藏 ( 京ICP备11006322号-8 )

GMT+8, 2025-7-20 19:42 , Processed in 0.03269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25 ShouX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