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绪十三年,李鸿章从天津机器局东局内,分出一部分机器设备,成立了天津机器铸造钱局,初期以鼓铸制钱为主, 时值铜价高涨以致亏损累累。直至光绪二十一年,改名“总理北洋机器局”,简称北洋机器局。初期是以炼钢,以制造火药、枪炮、子弹为主,后因甲午战败,维新势头正盛,朝廷下令各省改革币制广铸银元。
次年,光绪二十二年,北洋机器局始铸造流通银币。 币面为“大清光绪二十二年北洋机器局造”,面值有壹圆、五角、二角、一角、半角 五种。是中国第一套以元为单位的银币。
光绪二十五年清廷突然以:“各省设局太多,分两成色难免参差,不便民用,徒糜经费” 为由,下令除鄂,粤两局外,其他各省一律停铸银元,后经荣禄力争,北洋机器局才得以继续铸造银元。
此次重新开铸,北洋机器局的银元改变了原来的币文和纹饰,将正面的“大清光绪年北洋机器局造壹圆”,仿效广东、湖北的银元式样,改为“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
因此币面为“大清光绪二十二年北洋机器局造 壹元”者, 仅开铸之前三年, 其中, 光绪二十二年系试制银币,因此发行量相当少, 属罕见之品种。
二十二年发行量 : 一元(3,000枚) 、五角(2,500枚) 、二角(12,500枚) 、 一角(5,000枚) 、半角(7,000枚) 。
这两枚虽不是二十二年罕见之品种,品相也不好,但却也是小弟最初收藏的前几枚银币,跟在身边的时间也最久的,当时每枚4,000日币,购自日本泰星钱币。对我来说,其纪念性质远较其本身的价值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