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儒家”称《郑风》中尽是“伤风败俗”,我觉得《郑风》中描写的才是人之真性情,都是天性。 这种最原始且最真实的冲动,恐怕那些“大儒们”是羡慕嫉妒恨的。 我虽然读书也不多,但十看到这篇《诗经·国风·郑风》时,也能感觉到几千年前人们之间交往的直白。 男女青年只能为“爱”在一起吗?或许有时只需要抓住那一瞬间的感觉,至于“偕臧”后的事,定是世间最美妙的滋味。
隋唐时期盛行蔓草纹(卷草纹),所以也称唐草。形容繁华、茂盛与长久。 本身或是金银花的原型,所以一名“忍冬”。 上图是前不久与刘春声先生交流时,先生发来的自家花园中的金银花(忍冬)。花枝娇媚,甚是可人。 关于花卉与此镂空蔓草是否为同一品种,多谈无意。古时候的工艺品当然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已经就加入了古人的创造力与工艺之美。
关于镂空工艺,我曾查阅过一些资料,日后再详谈。 但镂空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既有出现。香炉上多有使用镂空工艺,贴近生活,样式华丽。 镂空工艺的复杂性注定了使用它的价值高,正用品于此不可相比,但可以肯定的是过去一定是要用比同等重量的古钱价值高出许多。 工艺考究,价值才有资格高,这也是我与前辈交流后得出的经验之一。 这类镂空蔓草,品种少见。此枚蔓草历经朝代更替,饱经风霜。 虽有断裂,瑕不掩瑜。时代作弄,辗转中日两国。幸遇龙骧古泉最终落叶归根。
亚洲国家的文化可归为一祖。日本、朝鲜、越南等国都是中华文化的留学生。
也是由于中华文化博大、灿烂,这些留学生们才会把她带走。但家还是家,在日本游走了近百年之后,最终还是荣归故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