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云阁 于 2015-10-17 20:51 编辑
收藏友谊 (之一) 收藏注定是一条艰难的路,在这条路上,我们不仅陶冶了情操,也收获了友谊。在我不算长的钱币收藏路上,有些朋友不能忘记,想起他们,给我鼓励,给我温暖。 2010年到2012年,因工作关系,我短暂的在北京生活了两年多时间。繁忙劳累的工作间隙,我总是抽出有限的时间去逛报国寺。从我工作的住所地南线阁出发,步行走过广安门桥,再往东走不到十五分钟,就到了报国寺。如果骑自行车,沿着白广路走,过菜市口百货大楼旁的十字路口,不到五分钟便到。 走进报国寺,百年建筑,红墙绿瓦,苍松翠柏。琳琅的文玩杂件随意摆放在地上,弥漫着历史的氤氲,俨然进入浩瀚的历史长河。悠闲溜达的人流,阳光下慵懒迷着双眼的摊主。有人用不同的方言讨价还价,有人对一件器物兴奋地评头论足。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紧张压抑、孤寂苦闷的心情此刻完全放松。原来生活可以这么惬意的过!在北京的两年多时间,报国寺是我的精神乐园。如今当我坐在银川的家里写这篇文章时,报国寺的一景一物,一树一瓦还那么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我留恋在北京的那段日子,也怀念我结识的朋友。 北京聚泉的老吴是我初玩银元的启蒙者。2010年深秋的一天下午,我走进了报国寺院子后面的中国钱币馆。老吴的店里摆放着一排排银元,见我进门,客气地给我让了座。攀谈中听口音他是河南人,来北京有些年头了,专门经营钱币生意,确切地说是做老银元生意。随便要过几枚看看,问问价格,普通袁大头700元左右,其它也有大几千乃至上万的银元,我听得几乎屏住呼吸。此时我心里想着存放在家里书房柜子里的几枚银元是否也有值大几千上万的。这么寻思着,说出了我的想法。老吴很客气地说,改天拿过来给看看。大约两个月后的一天,我又走进了老吴的店里,口袋里掏出一个盒子,小心翼翼地将十枚沾满绿锈的“大洋”放在老吴面前,让他看看有没有值钱的。老吴基本没有上手,用手大概一拨拉。笑笑的告诉我:不是真银元,连银子都不是,院子里的地摊上就有,一个两三块钱。怎么?我想此时我的脸一定是通红的,我怕老吴看出我的窘境。赶紧收起来,随便聊了几句话就出门了。我当然不能告诉老吴我这几枚“大洋”的来源。很多年前,我的一个搞建筑的朋友,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我们老家有一个民国时代的大户人家,家里藏了很多的银元和元宝,据说是用大瓷缸装起来然后藏在地窖里的。土改的时候,国家没有收缴上来。现在这户人家的后代从不同的埋藏地方挖出来,给人偷偷的卖。我的这个朋友说他去了这户人家几次,每次都能买回来几十上百枚银元。故事讲完后他送了我十枚“银元”,这是我们多年友谊的见证。我始终小心翼翼的保存着这十枚满身绿锈的“银元”,就像保存我们的友谊一样珍藏了这么多年。原来是假的!我想也许是我的朋友被所谓的大户人家的后代给骗了,也许是我被朋友自己编的故事给骗了,我宁愿相信前者。 再次走进老吴的店里,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买了老吴的一枚袁大头,然后坐下来,手拿放大镜,按照老吴的指导,看币面、看字体、看包浆、看边齿。再对比我的那几枚假币,看看有什么区别。回到住处后,我爬在桌子上再仔细的用放大镜左看右瞧。上网查资料、翻书本。不知不觉我竟然喜欢上了这沉甸甸的银元。后来的日子里,我去报国寺就直奔老吴的店,不断地买不同的银元,不停地讨教。慢慢的我的手里有了袁大头、船洋、坐洋、军政府、龙洋……我好像上瘾了一样,发现原来老银元有这么多的品种,每一个品种还有这么多的版别,这简直是一片奥妙的天地。我一段时间为此如痴如醉,白天我的身上随时都装着一枚银元,晚上躺在被窝里反复的看,银元成了我的所爱,我的精神寄托。小小的一枚枚银元,是它们陪伴我度过了在北京两年多孤独的夜晚。随着不断的买进银元,我发现我的藏品不断增多,伴之而来的是我口袋里的闲钱越来越少,但我的内心是充实的。 老吴是我玩银元的启蒙老师,离开北京多年了,我们的联系也少了,祝福老吴的生意好! 阿城的钱币店和老吴的斜对面,只要门一开,他的店里始终有很多人,以年轻人居多,看他总是忙忙碌碌地向外地的泉友邮寄钱币,看得出阿城的生意一直很红火。阿城是我玩评级币的启蒙者。在进阿城店之前,我还不知道评级币为何物。后来去的多了,从他那里才知道了PCGS、NGC等美国评级公司,才知道了玩银元除了版别,还有品相的差别。在阿城的熏陶下,我也陆陆续续从他那里买了一些评级币。这些评级币,装在盒子里是那么的美观大方,让人心里踏实。阿城是河北人,大学毕业后曾经和我在同一个系统工作,因为工作关系,也在我的家乡宁夏银川待过半年,我们有共同的话题。后来等我慢慢进了这一行,熟悉了评级币再回过头来看,说实话,阿城当时给我的钱币价格公道合理,没有因为我初涉此行而“宰”我。阿城为人真诚,人缘好,勤学爱钻,精通计算机,信息灵通,他玩评级币应该属于最早的一批人,因此他的周边总是围着玩评级币的年轻人。 记得当年,阿城的爱人小赵挺着大肚子帮他打理店里的事,现在他们的孩子应该都五岁了吧。愿阿城一家幸福! 进报国寺大门左拐第一家,是福建老罗的店。老罗来京也有些年头了,他应该算报国寺的元老之一。任何时候见他抓两个核桃坐在那里悠闲的搓揉着,笔记本电脑里播放着电视剧,面前的玻璃柜子里成摞的银元。老罗不玩评级币,也很少玩版别,主要经营通货裸币。要货的都是谈好了单枚价格,几十上百的点数就行。和老罗熟了以后,他允许我从一大堆的通货里挑我喜欢的,价格都一样。我大概在老罗给我的“优惠政策”中享受过两次甜头。一次挑了一枚日本龙洋,另一次挑了一枚袁像九年,我自认为品相还不错,兴冲冲地拿给让阿城送美国评级。两个月后,送评回来,日本龙洋评了MS61分,袁像九年评了AU58分。感谢老罗对我的照顾。后来我老家的朋友来北京想买一些通货银元,我毫不犹豫的领他进了老罗的店。朋友在老罗的店里看到那么多的银元,有些忧虑的悄悄问我,是不是真的?我拍胸脯给他担保,朋友这才放了心。离开北京后,我又向老罗买了一些银元,邮寄过来打开一看,品相都不错。老罗是讲义气的人! 几年没有见老罗了,他是否还是那么悠闲的每天坐在店里看着电视剧,搓揉着核桃,那对被他搓揉了好多年的“狮子头”也应该深红透亮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