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铸造银元最早始于西藏。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廷为抵制尼泊尔银币在西藏的流通,由户部奏准决定在西藏拉萨设立”宝藏局”,并于次年开铸“乾隆宝藏”银币。
这种银币共铸了三种:大者重一钱五分,中者重一钱,小者重五分,币面铸汉文“乾隆宝藏”四字,背面铸唐古武文(藏文)。乾隆宝藏”字样,边廓添铸年份,纯用纹银造成。这种用手工打制而成的银币钱身很薄,俗称‘薄片‘’。一两纹银可易宝藏银币五分者十八元,一钱者九元.一钱五分者六元,余银一钱留作铸造火耗及工费.由驻藏大臣会同噶布伦监造,验明成色,不许稍有掺杂。以后在嘉庆、道光年间也曾分别铸造过“嘉庆宝藏”和“道光宝藏”银币。“西藏宝藏”银币自成体系,虽与后期各省仿铸外国银元的意义不同,却是我国最早的自铸银元。以上摘录自《浙江金融》
币面使用乾隆年号并逐年铸出造钱年份,依次有乾隆宝藏五十八年、五十九年、六十年、六十一年四个年份。其中乾隆宝藏六十一年本应该是不该存在的, 因为乾隆六十年退位改年号嘉庆的消息并未传到西藏, 待地方政府获报之后, 乾隆宝藏六十一年早已完铸并流通至市面, 之后地方政府下令收回該币, 并重铸嘉庆宝藏元年币, 共计有嘉庆宝藏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八年、九年、二十四年、二十五年十种年份, 接着宝藏局续铸道光宝藏币, 共计有元年、二年、三年、四年、十五年、十六年八种年份。
之后, 随着大清王朝慢慢地没落, 对西藏地区也不再认真监管, 后期西藏地区流通的货币几乎消失殆尽。
十八年前, 初见这几枚薄薄的宝藏银片时, 是在日本住家附近的一家小小钱币店, 店裡主要贩卖的是日本以及欧美的钱币, 虽然我志在中国币, 不过还是抱着一线希望进去看看。
因为我操着不流利的日语, 因此一开始老板並不太爱搭理我, 问他店里有无中国钱币, 也仅拿出十几枚满州币塘塞我, 虽然我对满州币完全没兴趣, 但是一来价格不贵, 二来为了建立信赖感, 于是掏钱全数购入。 感觉这家店也没什么可以挖宝, 于是隔了一阵子才又再次造访。老板一见到我来, 慢慢转了个身, 从身后的保险柜内,拿出了这四枚宝藏(另一枚是乾隆宝藏六十年) 静静地递给了我, 老实说, 当时我也不懂这是什么币, 但是一来价格不贵, 加上为了建立信赖感……。
然后, 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每次去店里, 老板也都会开心的从身后的保险柜内拿出一两件中国币向我兜售(感觉有点像是印地安人在向白人兜售皮毛一般), 但都不是什么稀有的品种, 其实根本也没必要摆置保险柜里…..可是我偶而还是会忍不住想过去看看他保险柜里还有什么宝贝。
|
-
-
|